財務部:0311-83858182
采購部:0311-83815289
0311-83858542傳真:0311-83858542
營業廳:0311-83858504
儲運部:0311-83856238
說到新藥研發,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“燒錢”。的確,研發一款新藥比不容易,需要大量的資金,需要優秀的人才,需要充足的時間和精力?;仡櫸覈t藥行業的創新歷程,經歷了從仿制到原創的發展,且正朝著創新強國不斷前行。不過,由于起步晚,與其他國家相比,我國在新藥研發上還有很多不足。
首先,研發創新的開展需要巨大的資金支持,而我國醫藥企業大多規模較小,且主要以仿制藥生產為主,經營利潤不足很難幫助企業開展有意義的新藥研發工作。其次,國內優秀的醫藥人才較少,畢竟醫藥學是項復雜的學科,要想有所研究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去鉆研,而我國在醫藥學方面的發展與國際水平還有一些差距。因此,急需通過培養人才的方式為這項事業注入新的動力。
最后,醫藥企業之間的核心競爭力不足。筆者了解到,在我國,醫藥企業之間的競爭策略往往是基于價格競爭,這種模式進一步削弱了企業的盈利空間。雖然低價競爭可以帶給企業一些效益,但這并不是長久之計,長此以往反而會讓企業止步不前。
為了加快本土醫藥企業創新研發藥物的速度,國家也在采取措施,一系列醫改政策的發布就是最好的證明。例如,人社部于2017年4月19日發布了《關于公開征求建立完善基本醫療保險、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動態調整機制有關意見建議的通知》,擬通過建立藥品目錄動態調整機制來及時滿足臨床用藥需求,促進醫藥創新。
國家旨在通過政策來提高醫藥行業的集中度,并通過市場機制淘汰一批實力較弱的企業,提升行業的盈利能力,改善行業的創新水平,從而培育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醫藥企業。另外,企業也在積極響應國家政策,盡可能地開展創新研發工作。
筆者了解到,截至2017年底,共有55個新藥(化藥1.1類+生物藥1類)獲批臨床,其中化藥26個,生物藥29個??v觀歷年數據,本土企業獲批新藥臨床批件數目正逐年增多。此外,在今年1月,就有例如澤璟制藥、開拓藥業、復宏漢霖等創新藥研發企業拿到融資,而且金額都在億元以上級別。由此看來,國內藥企正加足馬力,力求2018年能夠在新藥研發上取得進一步的突破。
從目前國內藥企研發的狀況看,大概有這幾大現象。第一,創新型醫藥企業大多集中在長三角地區。其實,早在19世紀后期,中國醫藥產業集群就已經在長三角形成。到了21世紀初,伴隨著改革開放的余溫,國際資本逐漸向長三角匯聚。目前,長三角已經形成以上海為主軸、江浙縱深腹地為依托的整體性、一體化的醫藥產業構建。
第二,年輕企業逐漸顯露。這個社會需要年輕的血液,同樣,新藥研發中也需要不斷注入新興力量。據悉,隨著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黑科技等新技術和新理念在醫藥行業中的深入,新興企業創新藥獲批的臨床進度不斷推進,研發驅動型小型藥企頗受投資機構的青睞。
第三,新藥研發多集中于腫瘤及癌癥領域。我國癌癥病人多,新發癌癥病例就占據世界的1/4,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市場。雖然目前國家在加快進口藥審評審批的速度,但想要在中國上市還需要一些時間。因此,這就給國內藥企一個契機,若能趕在進口藥在國內上市之前研發出新藥,或許占據更多市場份額。
總體而言,國內新藥研發的環境向好,醫藥企業也在努力創新。盡管大家都知道新藥研發的難度以及風險之大,但筆者覺得,創新是主流,既然選擇了這條路,醫藥企業就應該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,畢竟這是場持久戰,高投入,也有高回報,誰能堅持下去,誰才會笑到最后。
文章鏈接:中國制藥網 http://www.zyzhan.com/news/Detail/70399.html說到新藥研發,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“燒錢”。的確,研發一款新藥比不容易,需要大量的資金,需要優秀的人才,需要充足的時間和精力?;仡櫸覈t藥行業的創新歷程,經歷了從仿制到原創的發展,且正朝著創新強國不斷前行。不過,由于起步晚,與其他國家相比,我國在新藥研發上還有很多不足。
首先,研發創新的開展需要巨大的資金支持,而我國醫藥企業大多規模較小,且主要以仿制藥生產為主,經營利潤不足很難幫助企業開展有意義的新藥研發工作。其次,國內優秀的醫藥人才較少,畢竟醫藥學是項復雜的學科,要想有所研究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去鉆研,而我國在醫藥學方面的發展與國際水平還有一些差距。因此,急需通過培養人才的方式為這項事業注入新的動力。
最后,醫藥企業之間的核心競爭力不足。筆者了解到,在我國,醫藥企業之間的競爭策略往往是基于價格競爭,這種模式進一步削弱了企業的盈利空間。雖然低價競爭可以帶給企業一些效益,但這并不是長久之計,長此以往反而會讓企業止步不前。
為了加快本土醫藥企業創新研發藥物的速度,國家也在采取措施,一系列醫改政策的發布就是最好的證明。例如,人社部于2017年4月19日發布了《關于公開征求建立完善基本醫療保險、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動態調整機制有關意見建議的通知》,擬通過建立藥品目錄動態調整機制來及時滿足臨床用藥需求,促進醫藥創新。
國家旨在通過政策來提高醫藥行業的集中度,并通過市場機制淘汰一批實力較弱的企業,提升行業的盈利能力,改善行業的創新水平,從而培育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醫藥企業。另外,企業也在積極響應國家政策,盡可能地開展創新研發工作。
筆者了解到,截至2017年底,共有55個新藥(化藥1.1類+生物藥1類)獲批臨床,其中化藥26個,生物藥29個??v觀歷年數據,本土企業獲批新藥臨床批件數目正逐年增多。此外,在今年1月,就有例如澤璟制藥、開拓藥業、復宏漢霖等創新藥研發企業拿到融資,而且金額都在億元以上級別。由此看來,國內藥企正加足馬力,力求2018年能夠在新藥研發上取得進一步的突破。
從目前國內藥企研發的狀況看,大概有這幾大現象。第一,創新型醫藥企業大多集中在長三角地區。其實,早在19世紀后期,中國醫藥產業集群就已經在長三角形成。到了21世紀初,伴隨著改革開放的余溫,國際資本逐漸向長三角匯聚。目前,長三角已經形成以上海為主軸、江浙縱深腹地為依托的整體性、一體化的醫藥產業構建。
第二,年輕企業逐漸顯露。這個社會需要年輕的血液,同樣,新藥研發中也需要不斷注入新興力量。據悉,隨著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黑科技等新技術和新理念在醫藥行業中的深入,新興企業創新藥獲批的臨床進度不斷推進,研發驅動型小型藥企頗受投資機構的青睞。
第三,新藥研發多集中于腫瘤及癌癥領域。我國癌癥病人多,新發癌癥病例就占據世界的1/4,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市場。雖然目前國家在加快進口藥審評審批的速度,但想要在中國上市還需要一些時間。因此,這就給國內藥企一個契機,若能趕在進口藥在國內上市之前研發出新藥,或許占據更多市場份額。
總體而言,國內新藥研發的環境向好,醫藥企業也在努力創新。盡管大家都知道新藥研發的難度以及風險之大,但筆者覺得,創新是主流,既然選擇了這條路,醫藥企業就應該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,畢竟這是場持久戰,高投入,也有高回報,誰能堅持下去,誰才會笑到最后。
推薦資訊
- 2019-12-23周一晨會員工分享--《真正的勇者》
- 2019-11-26周一晨會員工分享--《蓋房子》
- 2019-11-12龍海運動會----““趣味轉布條””
- 2019-10-28周一晨會員工分享--《三個金人》
- 2019-08-26周一晨會員工分享--《選擇大于努力》
- 2019-08-19龍海公司全體員工赴淶源白石山旅游
- 2019-07-29周一晨會員工分享--《勤于彎腰》
- 2019-07-08周一晨會員工分享--《找對突破口》
- 2019-07-01周一晨會員工分享--《事物的雙面性》
- 2019-06-24周一晨會員工分享--《堅持是一種成功》
- 2019-06-10周一晨會員工分享--《為別人打傘》
- 2019-06-03周一晨會員工分享--《疑鄰盜斧》